◆ 於莉 汽車借款程蒙 張騰 龔燦
  不要隨信用貸款便自稱女漢子
  女漢子的確好處多,因為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對於女人,尤其是美女,去女性化、中性化甚至男性化,能夠大大網路行銷降低被其他女人討厭的幾率。比如外號“春哥”的李宇春,聽說她最近擊敗了賈斯汀·比伯,拿到歐洲音樂大獎“全球最佳藝人”獎項,足見相比於娘受的帥哥,女漢子化的美女更受歡迎。
  但是前提是人家是美女,前提是人家看起來乖乖的,前提是人家帛琉看起來很正能量,前提是人家沒有那麼多怪癖好。所以,偽女漢子們啊,你們的出位,你們的標新立異跟青春期的叛逆少女沒啥區別。你以為這叫個性,獨立,自我,其實不過是一種尋找自我存在感的寬慰罷了。與其說你追求自由自在的生存狀態,不如說你依然還不懂得成長的自由都是相對的。未來有一天,當你恨恨地嫉妒著萌妹子們都有男朋友時,不妨先問問自己,自己這樣的女漢子真的好嗎?
  人艱不拆,即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其實這些個道理誰msata都明白,只是一些局中之人不願承認罷了。不過相比於這一種顯而易見的偽女漢子,另外一類偽女漢子的欺騙性則更加隱蔽。
  她們身材高挑,面容嬌好,收入不菲,品位新潮。高端,大氣,上檔次,已經不能再表現她們的外在形象了。高貴、冷艷、註孤終(註定孤獨終生)這樣帶有惡毒意味的言語恐怕才能表達普羅大眾對她們的艷羡和嫉妒。她們就是自稱女漢子的女神們。
  事業成功的女神們往往有著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她們有著女人們嫉妒的外表,還有男人們羡慕的事業,揮灑之間,端出來的都是十足的派頭。然而,這些人依然自稱女漢子,這就讓人很難理解了。
  女神們通常為了顯示自己與普羅大眾的親近感,會自比女漢子甚至女屌絲。可是,即便如此,女屌絲們也還是羞於與其為伍,因為女神們的架勢雖然端得不錯,只是太過於耀眼。同樣都是加班,女漢子們苦逼地沖一杯速溶咖啡,而女神們則會優雅地來一杯現磨藍山;同樣都是學習充電,女漢子們苦逼地穿梭在各路地鐵中趕去新東方,而女神們的EMBA班裡永遠都不乏土豪金主。
  大家都在努力,但是女神們的努力總讓人看上去有些飄渺,遙不可及。因為真實的女漢子,她們的行為處處都透著一股真,而女神們的行為或多或少都會夾雜著一些矯情和炫耀。因為從攀比心理來考慮,人類尤其是女人特別願意通過誇大某些東西來表達自我。
  然而有個事實擺在眼前,無論你是男權主義者也好,女權主義者也罷,大家都得承認一個事實:儘管我們的女性朋友已經表現出銳不可當的姿態,但男性的主導地位依然沒有改變,這就意味著一個不可諱言的事實:不少女性的成功之路都需要借助男性的力量才能實現。而這其中所隱藏的暗語和公開的秘密自然不是那些渴望以女漢子自居的女性可以體察的。
  正如國內某位自稱為“爺”的女星,在事業順風順水之際,也開始高調地通過“爺”的旗號來彰顯女漢子形象。事實上,行業都有自己的規則,怎麼上位,大家都有數。只是這種“女漢子正能量”的梗會矇蔽更多無知少女的雙眼,讓一些單純的妹子們以為只要堅定不移地走女漢子路線,就一定能成為又一個“爺”。
  不容忽視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女漢子其實都是一種無奈的心態導致的結果。由於沒有男朋友,煤氣罐得自己搬,電腦得自己修,大姨媽來了得自己照顧自己。女漢子不該是某種具體的形象,也不該成為一種趨之若鶩的榜樣。因為從成本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慮,人類群居生活的根本好處就是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通過互幫互助來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相反,事事都非要靠自己來做,並以此為榮,這與其說是幼稚,不如說愚蠢。
  也正因如此,女漢子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允許才被迫自我創造。印象深刻的是《北京遇上西雅圖》中海清演的那個女同,因為無法生育小孩,只能通過代孕。這種方式且不討論其是否符合倫理,但至少表明一點:女漢子們在面臨無法解決的窘境時往往迸發出的智慧和力量才是最值得敬畏的。
  所以,多數時候,女漢子再強大隻是一種堅硬現實下的自嘲,鬥不過白富美,比不過萌妹子,混不進主流審美。但破罐子破摔這種風格並不屬於女漢子,她們自嘲又堅強,當得瞭如花,也扮得了雅典娜。女漢子不是真漢子,她們也可以美甲做頭髮,也可以減肥做瑜珈學插花,一切不妨礙她們從無數次的失敗與淚水中再度爬起來。關鍵是,親爹乾爹都不姓李,只能一切靠自己。
  你可以自己買火車票,但是如果有人願意幫忙,請不要拒絕;你可以自己修電腦,但如果有更懂行的,請聯繫他來幫忙;你可以追求男性一樣的成功,只是當你成功時不要以為這是“女漢子基因”的功勞。有人說女神、萌妹子太矯情,其實隨便自稱女漢子同樣也很矯情。
  男性時代日漸式微
  “老爸老爸,我們去哪裡呀?”這檔每周五晚在湖南衛視上映的真人秀親子節目自10月首播以來收視率超高,引發了社會極大的關註和各路電視臺的爭相模仿。先不論5對明星父子的表現是否真實和有借鑒意義,但其反映出的一個社會問題,即父親應該在孩子成長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應該能觸動許多爸爸,也引起社會學家的議論。不久前網上的一份調查顯示,八成受訪者認為當前社會父親教育缺失現象普遍。今年年初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與首都師範大學心理學教師李文道合著了一本書《好好做父親》,提出做好父親是男人最有價值的投資。這不由讓人想起孫雲曉幾年前的另一著作《拯救男孩》,在男孩危機突出的當下,如何拯救男孩,父親教育更是不可或缺。
  今年10月30日,成都一名10歲的男孩跳樓自殺,現場留下兩句遺言:“老師我做不到,跳樓時好幾次都縮回來了。”據傳事發前,男孩因在當天的朗誦比賽中講小話被老師留下寫檢討,老師曾說“檢查寫不到1000字就去跳樓”。這則新聞引發了各方的爭議,從應試教育體制、老師管理水平、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教育等多個方面進行探討,質問當今的孩子和教育出現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屢屢被談及,而解決之法寥寥。而男孩跳樓自殺事件指向的另一個問題是,“男孩危機”警鐘長鳴。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4年前發佈了一個“男孩危機”調查報告,指出在男孩成長與教育中存在著學業危機、心理危機、體質危機和社會危機。在中國家長最為關註的學業方面,從小學到大學男孩學業全線告急,初中和小學階段男生已經掉隊了,原來男孩優勢最明顯的高中階段也呈現頹勢,2010年左右男生學業落後的現象已經延伸到高等教育領域。不難發現,在中國的中小學校園,成績最好、擔任班幹部、表現最活躍的多是女孩,與之相反,成績差、調皮搗蛋、愛逃課、中途輟學的多是男孩。
  不久前,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馮鋼發佈了一條頗有爭議的微博:“昨天面試免試推薦的研究生,居然5女1男,性別比例失調,結果前三名還都是女的。根據以往經驗,女生讀研後繼續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讀研期間也少有專心學問的,大多混個文憑準備就業。免推生就這樣拿走了3個名額,正常考試的名額就只剩2個了,真為那些有心走學術之路的考生擔心啊。”微博引發了很多爭議,有人指出這是性別盲視。暫且不論馮鋼教授所說是否有性別歧視,但是他指出的這一現象不容忽視,在如今的大學體制下,註重考試成績的方式與潛心學術的路徑背道而馳,致使男生難以脫穎而出。上海大學教授葛紅兵幾年前在博客上也表達過類似的擔憂,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男生在政治、英語上有劣勢,總分常常敗在女生手裡。在以考試成績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面前,男生的表現都不如女生。從2005年起,許多重點大學新入學的女生比例開始陸續超過男生,高考狀元中女生的比例也直線上升,到2008年已達到63%。而在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大學生名單中,女生比例也遠超男生。   (原標題:“女漢子”時代(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v68rvfey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